对于广大小学生朋友来说,
今年的九月来的与往年有点不一样 ,
因为学校刚开学就出事了,
出了一件惊天动地、席卷全国的大事——
根据教育部规定,从2017年9月开始,
小学一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啦!
也就是说,这周之内,小一新生即将迎来
人生的第一堂科学课!
新课本长啥样?
孩子们真的能从科学课中学到东西吗?
最新版的中国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材
教材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,适用范围覆盖全国60%以上的地区。
- 新小一教材的第一学期只包括“观察植物”和“比较与测量”两个单元,内容量并不大,知识也比较简单,主要在于培养兴趣。为了避免识字上的困难,教材全文还使用拼音标注。
- 全书内容以图片为主,文字的篇幅很少,仅有的文字也是在指导孩子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,而不是知识点介绍。
-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,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,完成知识的学习。
教材不再是罗列大一堆知识点,而是引导孩子亲自去观察、体验,这一变化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,已经逐渐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,确实值得欣喜。
不过,都说美国在科学教育方面遥遥领先于中国。为了避免“自我感觉良好”,同时也找来了两套美国科学教材,与中国教材做个对比,看看双方的差距到底在哪儿。
《Science Fusion》
资源链接:https://www.doc8.com/qinzi-youer/xuekeyingyu/science-fusion/
《Science Fusion》是由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出版的一套顶级科学课程,被美国多所公立小学用作科学教材。它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,绝不会将知识点死板的灌输给孩子,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认识这个世界。
课程从GK(学前班)到G5(小学1-5年级)共6个级别,涵盖了Earth & Space Science(地球和空间科学)、Physical Science(物理科学)、Life Science(生命科学)三大主要的科学领域。
这套教材共10个Units,32个Lessons,内容虽然不是特别深,但是很广,动植物学、生态、地理、物理学等学科都有所涉猎。各年级的知识点相似,但深度会逐年上升。即使是最低级别的GK,也完全涵盖了三大领域的内容。
课程之初,教材并没有急于介绍将要学习哪些知识,而是首先告诉孩子们,科学是要用感官去感知的。每一个感官,都是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。触、听、视、嗅、味五种感觉相结合,对世界的认知才是全面的。
这不正是中国教育所欠缺吗?我们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,几乎全部来源于书本。书中的世界只是纸一样的毫无生气的平面,真正的世界是生动的、立体的,但孩子们却很少体验过。
接下来,是教孩子们学会四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:观察、测量、比较、分类。磨刀不误砍柴工,掌握了正确方法的孩子,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,也会有更大的收获。
GK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,与国内一样,主要以观察为主。与国内不同的是,每一部分的学习结束后,都会设置“sum it up”环节,总结这一阶段的所得所想。收获最多的时候往往并不在于事件的经过,而在于最后的总结反思,这也是国内教育经常忽略的。
教材还配合了科学延伸读本,每个级别的学生用书都配有内嵌音频的配套分级读物。分级读物的内容与学生用书是紧密相连的,孩子可以根据学生用书的进度来阅读相应的分级读物,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。
分级读物图文并茂,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科学知识,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水平。科学和阅读相辅相成,一门课程,培养的是多种能力、综合素质。
整套分级读物一共有255本书,有纸质版,也有官方学习平台的配合音频的电子版。
《Science A Closer Look》
资源链接:https://www.doc8.com/qinzi-youer/xuekeyingyu/science-a-closer-look/
美国加州的《Science A Closer Look》也是鼎鼎大名的科学教材之一,由著名出版公司Macmillan/McGraw-Hill出版,包括Ohio、Texas和Tennessee等多个版本。
教材同样由地球和空间科学、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三大主题组成。每个主题安排两章,内容逐层深入,螺旋上升,图文并茂,通俗易懂。
Part 1:Life Science
Unit A Plants
Unit B Animals
Part 2:Earth and Space Science
Unit C Our Earth, Our Home
Unit D Weath and Sky
Part 3:Physical Science
Unit E Exploring Matter
Unit F Moving Right Along
这套教材不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唯一的目的,同时也把学习科学的方法教给孩子。课程的讲授节奏很慢,但是教材的每一页都在强调探索的重要性,每一幅图背后都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去观察感受的小实验。
这套教材的开篇,就列出了科学方法的八个步骤:观察、提问、制定方案、跟踪方案、记录结果、重复尝试方案、得出结论、交流。在教材的编写上,相对于知识,更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。
这一思想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。例如,从GK开始,每一个主题都由核心问题引入。提出问题,设置情境,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索,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。教学中,鼓励孩子们亲身观察,分析,实践,应用所学的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;鼓励孩子们大胆思考,敢于质疑,提出不同的见解,培养他们的审辨思维和创新精神。
科学不是背记一些常识,而是学会观察和提问,学会发掘和探索,然后作出结论。这本书的学习自始至终都是建立在这种理念之上。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探究活动,让孩子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会知识和方法。
与《Science Fusion》相似,本教材也有纸质版和在线配套的练习册以及带音频的电子版,视觉和听觉输入相结合,无论是线上、线下学习都非常方便。
看了美国的科学教材,不得不叹服美国的教育从业者在教研、课程设计上、跨学科融合上的功力。国产教材看起来跟美国的确实“有点像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的水平已经真正实现了“与国际接轨”:
1 教材内容涉猎的知识面比较局限,广度和深度都不够;
2 重点放在对事物的观察上,对孩子透过现象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和拓展略显不足,而且对于老师有没有足够的引导能力也表示担心;
3 虽然也涉及了观察、测量、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,但是不够系统,没有给孩子树立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;
4 国内教材目前来说比较单薄,科学还是被当做一个小科目来对待,不像国外那样衍生出科学阅读,更多的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
现行的教育体制下,科学课程具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执行,最后能起到怎样的效果,还是个未知数。不过即便如此,我们对中国的科学教育依然信心满满,毕竟教育部都发话了…..
然鹅,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
据可靠消息称,在一些学校中,科学教材并不是人手一册。无论新老教材,都是上年级用完后回收,供下年级循环使用……
这样做真的好嘛?
说好的“重视科学教育”呢?
由此可见,孩子的科学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需要在课外多下点工夫。
1、本站整理、介绍、推荐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,展示、分享仅限于学习交流与研究目的、 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,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,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。
2、本站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,相关资源信息及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详见免责声明。如有侵权,请邮件联系3360166@qq.com 删除处理。
3、若您喜欢该电子资源,敬请购买注册实体产品,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持与客户服务。
请先
!